「聖詩本色化」運動--以排灣族為例

 作者:扶路客(賴朝財)

本文刊於台灣教會公報1993.1.10第2132期   神學•教會版

  東北亞基督徒而書,每提及其信仰表現,在一般的了解上,大家都認為韓國是禱告的教會,日本是讀經的教會,台灣則被稱為唱歌的教會。其真實性雖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從這樣的認知上則確信教會生活除了重視禱告、讀經之外,用歌聲讚美上帝的確是不容忽視的信仰生活之一。

  就文化現象而言,從專家學者的調查研究及筆者個人的生活體驗,台灣原住民著實是個歌唱的民族。舉凡耕作、狩獵、遊戲.、婚禮、相思、爭戰、酒宴、離別、看讓孩童等等,莫不輿歌唱相結連,直書說「歌唱]就是他們生話的全部。我們也可以說「歌j唱出了他們的生活,也唱出了他們的生命。因此,台灣原住民被稱為歌唱的民族真是最恰當不過了。

  由以上的兩件事實,當我們想進一步探知排灣族(排灣中會)教會生活的教會音樂時,我們似乎自然會想整個社區必充滿由教會傳來悅耳動聽的聖歌。社區各角落也必四起優美的和(合)聲(Harmony)。同時,我們也必想像那飄來的旋律就是族人千萬年吟誦下來的樂章。然而,事實土,每當詩班獻詩時,每當各種崇拜進行時,又每當主日學小朋友活潑地高亢短歌時「西方式」的聖歌(churoh music)普遍得如同空氣佈滿整個空間。

  提到聖歌,在信徒的了解和觀念上,它就是四部和聲(polyhonic),用風琴、鋼琴伴奏的,用五線譜/(俗稱豆芽菜)譜成的,就是由中會「正典」印刷之西方式的「排'灣聖詩」。大家不約而同地認定這就是教會音樂,就是聖詩。也就是說,聖詩與西方式對他們而言是等化的,一體的,而這樣的觀念似乎已很紮實地深植在信徒的心中、腦海裡,特別是年輕的一代。

  在強調鄉土或本色化神學、本色化崇拜,文化及民族覺醒的今天,如何應用傳統旋律於崇拜中,如何正典祖先流傳的遺產─傳統音樂。神學人和有民族血性與自尊的族人是面對此一課題的時候了。

  以下,筆者就已西式教會音樂或聖詩對排灣中會各教會的正、負面影響,及如何發展本色化聖詩提出粗淺的陳述。希望這個起點能成為排灣中 會令一成功實力的開始。

 一、正面影響


1.強調了音樂在崇拜與信仰生活的重要性:讀經、禱告、讚美是信仰生活不可或缺的三要素。
2.提供了完整而多樣型式的詩詞,曲的教會音樂;成為聖詩本色化狠好的參考。
3.體驗與分享西方基督徒在償仰、文化的經驗。
4.相聲之美;成為教會團契生活親睦諧相的另一動力。
5.促進教會音樂人才的培育。
6.連貫了不同教派、村落在信仰生括的合一!排溝族各救派(長老會、循理會、拿撒勒人會、傳道會及部分的夭主教信徒)大都使用排灣中會出版的聖詩相聖經。
7.維持(或提升)教會在社區的音樂素質和地位。
8.機關學校對教會信徒.(特別是對牧者、詩班)有相當程度的敬仰與肯定。9旋律之美有諸多吸引非基督徒歸信基督的實例。

二.負面影響


1造成對教會音樂錯誤的認知。
(一)西式的教會音樂才是正統的。
(二)西式的教會音樂才可用在正式的崇拜。
(三)西式的敘會是高級音樂,本族傳統式詩歌是低俗的。
2.滋長崇洋心態、優越感(或說驕傲行為)。
(一)能唱、作西式教會音樂可顯示其膏樂涵饗與素質'可提升其在社區(地方上)的音樂地位與名聲。
(二)喜「西」惡「己」。產生高、低級來化觀念而產生擾越慼和自卑慼的不平衡心。
3自身文化的喪失
(一)教會是文化維護與發揚最重要且是最先也是最後的場所。教會牧長、信徒若不再重視自身的傳統文化'而只強調西方的產品,則等於泯滅了上帝所賜的恩典o
(二)老、弱、婦、孺普遍性地吟唱西式教會音樂,使族人逐漸忘卻自己的「本色」猶如失根一般。
4.產生老、少的代溝問題
(一)老人家喜愛傳統旋律。唱時,他們會打從心底表篷自已對上帚的情感與信仰。唱西式教會音樂極少有如此感受。
(二)年少喜愛「西式」教會音樂。因為學校、教會、主日學,甚至幼椎園都提供西式曲式與和聲音樂。在音感上他們深受影響,因而喜歡西式而排斥傳統(本族)的旋律。
(三)因對音樂的審美與價值觀之差異,在選取與應用時產生老、少的相互排斥。
5造成非基督徒對教會的誤解
 非基督徒誤認為「那種型式」一一西式教會音樂是基督徒所獨有,他們無分於分享與吟唱,與他們本身的關係有很大的距雕,而築成宣教上的另一道籬牆。
6.造成不同宗軟或教派闐約不和睦
 前面雖提過其正面影響,但是,因些許教派把西式教會音樂視為「神聖的」,因此,凡是想應用傳統旋律的教會,往往會被較保守的教派謾罵為不屬靈或視其太「俗世」而產生彼此之間的不和睦。
7因不正確的「聖」「俗」觀念,使社區族人錮分成聖、俗兩派系。聖者(通常指基督徙)有權吟唱聖詩,俗者(通常指非基督徒及被人稱為掛名的基督徒)對教會音樂就敬而遠之了o.
  從以上的事實,我們不難發現,負面影.所估的份量。不可否認的西式教會音樂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甚至在初代教會(排灣中會各教會開拓期)也可能困它而引領了許多族人信主。但是,.後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更不可忽視。我們更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去
了解,去研究它,找出一條適當的方法挽救慘痛的局面。抑或計劃一方案,做好本色化聖詩的工作。


三.如何發展聖詩本色化?
- -分近程、中程、遠程三期計劃
1.近程(第一年)一一教育與傳達
(一 )巡訪教會(教會講壇、團契聚會、個別);專題與訪談
(1)強調本族傳統音樂在文化、信仰、神學、教育的角色和意義。
(2)提供參考專家學者之研究報告對本族傳統音樂的肯定與欣賞。
(3)介紹他族(含國外)應用傳統旋律崇拜上帝的成功實例。
(二)文字工作與視聽傳達。
(1)投書教會公報;理念傳達
(2)投書一般書報雜誌
(3)教會週報
(4)團契聚會視聽欣賞(錄音、影帶)
(三)尋找同工一一人力資源
(1)牧者一一聚集神學、文化、音樂、文學等人才。
(2)一般信徒- -聚集神學、文化、音樂、文學等人才。
(四)成立工作坊:田野工作{Flold work)、譯譜(Transcription)
(五)舉辦研討會(各種不同型式的研討會)
(1)內容,參考1.(一)(1)
(2)對象:牧者、長執、青年及主日學、幼椎園老師一一可分別或合辦。.
(六)應用冬、夏令營。
2.中程(第二年、第三年)一一應用期
(一)仍繼續第一期事工:做好更紮實的工作。.
(二)創作傳統旋律的教會音樂:創作各種適合各年齡層次的曲子。
(三)巡迴演唱:視、聽覺效果引信徒的興趣與欣賞。 
(四)徵選創作:加深興趣與愛好(特別註明其意羲)。
(五)舉辦本色化教會音樂觀摩會- - 要註明舉辦的意義。
(六)製作小詩歌本:各團契可使用(含主日學、幼椎園)。
(七)訓練與鼓勵一般信徒做好田野工作及譯譜。
(八)提案中會成立研究小組並「精選」主要工作者(集神學、文化、音樂、教育、文學等人才)。
(九)製作錄音帶。
3.遠程(第四年以後)- - 實踐
(一)仍繼續第一、二期計劃。
(二)培育輿訓練創作詩詞、曲人才。
(三)成立本色化聖詩編輯委員會。 ,
(四)設「常置研究工作小組。
(1)蒐集
(2)整理
(3)研究輿發展
(4)出版
(五)定期編印本色化詩歌本,內容包含:

(1)新採錄及創作曲等。
(2)重視教會各團契、不同年齡層次之適唱性的曲子。創作崇拜用,合唱用及一般活動用的曲子。
(3)也收錄他族(含亞、歐、美、非、漢等地族群)傳統旋律詩歌。
(六)編輯(出版)本色化聖詩。
(1)以本族為主
(2)以他族(含亞、歐、美、非、澳)為副。
(七)教會音樂社區化:
建立與學校、鄉公所、村辦公處之音樂友好關係。
(八)建立與他教派在本色化聖詩的正確認識和關係。
(九)總會化;生日學詩歌本增編各族的詩歌。
(十)強化神學院在本色化教會膏樂的研究與發展。

四.結論


  從書面上來看,著手本色化聖詩的教育、傳達與編印似乎簡單的將如期進展並可達到預定的目標。但是實際上,行動時必將面臨時間、空間及人為的間題與挑戰。工作者除了要具備恆心、耐心、毅力相共識之外在事工的過程當中要不斷的檢討與改進,在必要時做適當的事工修正與時間調整,同時也要隨時拿過去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做為參考。
過去有不少傳統音樂愛好者,出版過不少的傳統旋律詩歌本。為何其被使用的情形並不普遍,或說教會信徒根本不知它的存在?根據筆者觀察有以下幾點問題:
1沒有傳達者:出版的書(詩歌本)寄在基督教書房'若沒有主動的尋芳者及專責(職)的傳達者,信徒將永還不知有還類詩歌本(因大多數的信徒無暇跑書房)。因此,我們需要有專門從事關懷批類詩歌本的傳達者、推廣者。我們更需要中會、總會和神學院有更多的關注。
2.教育者與研究者不足:出版者形成孤軍奮鬥,到頭來四面楚歌、裹足不前。所以,我們需要有專門研究、教育的小組。
3.出版的詩歌本其親切度不夠:大部分以古調為主,其得老人青睞,但為年輕人所排斥,所以我們需要創作古調新曲,並技巧性的演唱與發表,以吸引更多的人愛慕相吟唱。
4.教會牧長甚至聖詩委員未取得共識,各執己見(實則對本色化教會音樂認識不足)。所以,我們需要謙卑而虛心地學習,一起研討交換意見。
5.田野工作及譯譜工作者不普遍:多半是興趣與技術間題阻礙了想行動者的心。所以,我們需要培育鼓勵與訓練。
  由以上的分析,雖然並未表達更重要、更核心隱藏未現的問題,也並末提出更好而更有效的方案。不過從整體而霤,協助自己教會作好本色化聖詩的事工,實在是當代廿世紀末葉不可輕視的事工。期待教會牧長、親友一起來行動,做好具有民族風味的本色化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