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序
「比期待更重要的是希望,希望是我的原動力,當生命陷入困境,期待會消失,但希望正好相反,它更深、更牢靠。當其他的樹枝皆折斷,《希望》就是一根穩固的樹幹,讓人們得以牢牢地緊緊抱住。」一位在三歲時就被母親遺棄,五歲就被父親虐待而歷經二年的時間做雙腿復健的葛提姆,他以親身被虐的成長過程,安慰和他有一樣受到家庭暴力的人,走過一道又一道坑坑疤疤的童年。葛提姆把希望的種子撒播在他的自傳「用希望塗鴉的人」一書裡,藉著這本書,他鼓勵活在家庭暴力的人能走出「目睹兒童」的陰影,他藉著這本書以親身的成長經驗,及述說他奮鬥的過程,用無比的寬恕態度接納自己及傷害他的父親,而終止了「暴力會遺傳」的苦咒,讓每個重新接納自己的人都能走出一片天空。
l
他的故事
葛提姆出生在法國的鄉下,從小就被父母遺棄的他,讓他覺得唯有依靠暴力才能活在他人的尊重之下,展開了他一生沒有平安、愛及關懷的扭曲人格。他的人生前半段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生長在惡劣又不斷被傷害的地方,讓他不得不關上心門,防止他殘破的心靈沒有了生存下去的理由。葛提姆坎坷的出身背景(可以說悲慘),讓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時期都在暴力的深淵中渡過。直到他在18歲那年,加入了一個專門陪伴殘障朋友的天主教會團體──「方舟」。在那裡,因著一位腦性麻痺的朋友,用兩天的時間,使盡全身的力量,一前一後的搖擺著身子,一指一指地敲出了五行的小詩,送給葛提姆作21歲的生日禮物。至此,葛提姆發現了生命中最寶貴的「愛」,原來就在彼此的付中得到。22歲那年,葛提姆遇見了他生命的盼望──他的妻子瑪婷。因著妻子不斷耐心的等待及付出,葛提姆從小學會凡是以暴力解決的特質,在妻子常用微笑的關懷,不貶低他的性格而一步一步地建立起葛提姆的自信心,讓他學會在「無意間付出,又在無意間獲得,時時記得別人的好,而心門也在無意間豁然開朗!」現年50歲的葛提姆,他和妻子瑪婷,以及四個孩子住在法國庇里牛斯山的農莊。一家人在農莊裡接待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幫助他們尋找人生的新方向。葛提姆的農莊是生命的中途島,他現身說法,以自己的經歷幫助人,給在生命狂濤中載沈載浮的人一線希望。
l
「愛」是我的馬達
這本名為「用希望塗鴉的人」一書,是我在最近所看的一本書中,最讓我感動,也讓我安慰的一本書。因為書中的主角葛提姆生命的改變,除了有一位不離不棄的妻子瑪婷一直陪伴他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的信仰給了他勇氣及力量去經歷上帝的美好。葛提姆說,「我信主,我是一個基督徒,但……我做的糗事跟沒信主的人一樣多。不過,不一樣的是,我不會把上帝講到讓人覺得無聊。而是帶祂到我生命中,每天和祂相處
……。所以每天一早起床,我把家裡所有的人都交給上帝;晚上,照樣。因為『愛是我的馬達,上帝給的助力是我的燃料。』」以前在醫院擔任精神科及急診科的社工時,每當處理家庭暴力的個案時,最讓我感到無力的莫過於「加害者」的處遇問題。其實就家庭暴力的整個處置過程中,我們的社會資源仍偏重在如何協助被害者(受虐者)。對於加害者亦或所謂的「目睹兒童」的治療及計劃都採取被動的方式來進行協助。那麼更不用說是針對家庭暴力相關影響層面之文化、宗教、性別及社會資源等結構,來探討其和家庭暴力所衍生的相關問題做防治。所以,當我看這本書時,心中無限的感慨,就猶如面對戒毒者無法透過有限的資源進行戒毒一樣。家暴的問題在加害者的生命過程裡也是一樣的。不過,感謝上帝,透過葛提姆的親身經歷,讓我們再次看見信仰的力量不只是釋放那些戒毒者的,就連家庭暴力產生的「遺傳」的這種咒詛,也讓人重新得到了釋放。因為「愛」是這本書的重點,每個與葛提姆接觸的人,都是上帝安排在他的生命中,讓他看見人因為「愛」有了希望,並且因著「愛」到了生命的尊嚴。而這愛的根基就在基督教的信仰之中,「耶穌說;『你要全心、全情、全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誡命。第二條一樣重要:『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摩西全部的律法和先知的教訓都是以這兩條誡命為根據的。」(馬太福音22:37~40)
l
我那迷失的羊兒已經找著了!
葛提姆的這本自傳書,讓很多誤入歧途的年青人得到很大的幫助及鼓勵。就連在澎湖鼎灣監獄的黃漢良先生(1999年國際受刑人及更生人藝術比賽,繪畫類第三名),得到生命的激勵。因此在本書中許多的插畫都來自這位更生人的筆下。若是仔細欣賞黃漢良先生的插畫,就會看到他的簽名都以「路十五:06」提名。這段話是出自新約聖經路加福音十五章6節:「來跟我一起慶祝吧,我那隻迷失的羊兒已經找著了!」他這樣的簽名,表示他因著信仰的力量得到了自由,並且從上帝的祝福下恢復了兒子的名份。
各位兄姐,今天我們的社會青少年的犯罪率節節升高,其實你我都不能脫離這樣的責任。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走上歪路,淪為犯罪工具。看看你所知道的問題青少年,那些流漣網咖、街頭……,他們每一個人都不一樣,環境也不一樣。不過,他們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上課無聊,害怕沉默與不願獨處。他們的父母及家人被眼前的生活步調給吞噬了,他們努力競爭不願被淘汰。因此對於孩子的陪伴及關心變成了只有金錢的打發及課業的嘮叨。結果是,他的家變得無聊乏味,充滿死寂。走出外面,看到一群又一群的年青人,他們是這群人中的一份子,因為有人對他展開雙手,熱情的招呼,每一個人都變得有價值,溫暖的很。酒吧(卡拉OK)、網咖裡讓他想要更多,年紀大一點的伙伴帶他找好賺錢的事。就這樣,無時無刻不給他勇氣,讓他去做單獨一個人想都想不到的事。當然地!他的「老子」不曉得,當他的父母知道時,孩子已經在警察局或是法庭裡了。各位兄姐,想想,監獄裡塞滿了因受傷而傷害的人,沒有人關心他的傷痛。現在你能無視於這群需要我們用更多關懷的眼神去愛的青少年朋友嗎?你的信仰經驗告訴你什麼?你的信仰生命讓你看到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