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很多的基督徒常常會問,難道有基督同在的人生,就免除不了遭遇到苦難嗎?記得父親離開我們的時候,那年我仍在國中面對末來考都考不完的模擬考,腦中幾乎沒有任何的空間可以去思考,為什麼生命的短暫,連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好不容易打敗了上百位的同學,擠上了全校唯一的升學班,展開了連自己都不知道要經過幾番的競爭,才能得到喘息的學習。只是覺得時間始終在一堆英文文法、數學習題、大陸地名的各種考題中渡過。父親的驟然撒手離去,對身為長子、長孫的我而言,我沒有機會去問為什麼?只能利用不停地背誦英文單字、數學程式…,把生命的議題拋在腦後。因為這個問題是聯考怎麼樣也都不會出的題目;上課時,老師更不可能花時間去分析、推論人生何去何從的課題。
雖然生命的短暫讓人想珍惜都來不及,更何況在面對悲傷時,連難過的時刻都需刻意地偽裝成不在乎。因為一個認識耶穌,從小就跟隨基督的人,就算工作在怎樣的繁忙,也都要在主日時遵守安息日的誡命朝拜主。但是…卻怎麼在參加自己妻舅文訂喜宴後,返回工作地時,來不及與心愛的妻子及四個孩子說再見,就撒手人寰。左右鄰居的一句耳語,讓一向堅強的我們深覺自己一定是自己作錯了什麼,才會讓這麼好的人連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就此離開人世。
● 噤聲地泣訴上帝在那裡
「難道你們每個禮拜那麼認真上教會作禮拜,你們的上帝沒有保護你們嗎?」從小就生活在四圍都是拜偶像的環境裡面,因此初一、十五、各種民間宗教節慶裡,忙著張羅牲禮拜拜的鄰舍們,對照不拿香不燒金紙的我們,更特立出我們家與其鄰居們宗教信仰的不同。他們的耳語,讓一向堅強又不低頭的母親,只能在半夜裡噤聲地泣訴上帝在那裡。我們很認真地對待信仰的堅持,也期待從聚會中找到答案。可是…生活的重擔就誰眼前,房屋貸款、孩子的學費、家裡的生活開銷…等,讓人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了,怎樣再從信仰的教導裡得到關心及盼望呢。心打不開的糾結,不停地問生命的短促,連一同分享努力共同經營的家庭成果都沒有機會,更何況如何自己再去面對未來呢?
● 划向生命的深處
「為什麼是我們家,為什麼是我…,」當人遇到人生的難題時,我們的心思意念想的都是負面的怨天由人。幸好!鄰居們的提醒,讓我們明白上帝的平安總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臨到。因為上帝的愛,讓我們有機會把信仰的層次從淺水處划向生命的深處去看生命的真諦。也更因為對死亡的種種不解,而才有機會從信仰的角度去看上帝創造生命的計劃。約翰福音三:16「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當我們從上帝的角度看祂所愛的世界時,就明白上帝的愛。
● 為什麼不該是我
最近讀了一本名為「逆境中得平安」的靈修書籍,過去那些無法面對的苦難,因著十字架的愛,讓許多無法明白的事情,猶如黑白電影般地倒帶過去。再次回到現實,看到我們的家仍過著平安、喜樂的盼望生活,我們不禁再次說:「為什麼不該是我」,因為有上帝的祝福,我們的生命才能進到水深之處。
「逆境中得平安」這一本書是在描述一位在天主教德高望重的樞機主教─若瑟.巴納丁的生命見證。在他信仰的高峰時,他無端及莫名地被捲入了一場誣告的性侵害案件,這件誣告的事件在美國新聞界掀起軒然大波。當他靠著信仰洗刷冤情後,卻接連得知罹患了胰臟癌。一個忠心事主,無怨無悔的僕人,歷經三年(1993~1996)的三個重大事件,讓他意識到災難、疾病是上帝給他的禮物。因為生命的深處有著上帝奧妙的計劃,他把握剩餘的時間榮神益人。所以他說:「為什麼不該是我」。
● 有主與我們共同受苦
從這本書的信仰生命見證,安慰了很多正處在逆境中的人,看到上帝的盼望。巴納丁樞機主教,這樣地鼓勵所有的基督徒,他說:「當我們仰望十字架時,想起人們參與十字架奧蹟的特殊方式,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反省的看法。十字架最根本的奧秘在於它引出某種孤寂,我們無法看清楚事情的進展,無法看出最後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們獲得益處,也看不出我們其實不是孤單的。這種被遺棄的感覺,這種極度孤單的經驗,在耶穌呼喊:『我的主,你為什麼捨棄我?』可以看到。如果耶穌自己都經歷痛苦與苦難,我們作門徒的能期待少受點苦嗎?但是…在我們的苦難裡,有主與我們共同受苦,我們承受的不會超過耶穌所經歷的。我們對於苦難的了解──不只是它的不可避免性,還有它的目的及救贖價值。」當我們處逆境的時候,讓我們不是急於把難處挪開,或是作個逃掉了的人,而是有智慧地看見上帝在其中的掌權,為祂與你同在,要讓我們深切的明白
祂的臨在。
● 上帝應許我們生活有力、行路有光
傳道書三:1~2這樣說:「天下萬事都有定期,都有上帝特定的時間。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除有時…。」在我們人的生命中,上帝並沒有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然而,祂卻應許我們生活有力、行路有光。當我們心裡有平安,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仍能自由地活出自己。我們放掉那些不重要的,而緊抓住重要的。我們空虛自己,使上帝能在我們裡面做最好的工,這樣我們便能成為主手中的器皿。 |